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论来到观念的上帝》
【法国】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著
王恒 王士盛 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19年7月第1版
2019年7月第1次印刷
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著名法国哲学家,现象学在法国最早的传播者。曾于1928-1929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师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研习现象学,深受两位大师思想的影响而又有所超越。其伦理现象学之思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国现象学当今的思想版图、旨趣和趋向。代表性著作为其现象学哲学三部曲:《总体与无限》、《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和《论来到观念的上帝》;另有《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从存在到存在者》、《时间与他者》、《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一起发现存在》等重要著作。
译者简介:
王恒,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士盛,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内容简介:
在一个所谓“上帝已死”的时代,上帝如何有意义?
作为现象学哲学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论来到观念的上帝》总结和提炼了前两部(《总体与无限》、《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的要旨,展示了列维纳斯在其思想的收官时期对现象学方法、他者、伦理、超越等问题的沉思。于是,神圣性得以在哲学中呈现:在卓越的现象学意义上,上帝来到观念不仅是实事,而且是以本己的方式早于“能指-所指”这一意义结构的。循此,主体之核心就不再是其认知权能,而是异质触发所标志的真正的被动性。
“出版于1961年的《总体与无限》开启了一种哲学话语,此话语在《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1974年)以及《论来到观念的上帝》(1982年)中得到了延续。第一部书中的一些论题在后两部书中得到了重新处理、得到了更新,或者说以其它面貌得以再现。第一部书中的一些未展开的理论意向也后两本书中得到了具体的阐发。” ——列维纳斯1987年给《总体与无限》德译本所作的前言
“本书试图找到上帝来临于观念、降临到我们的唇以及铭写在我们的书里的痕迹。本书所论将止于这一点:人在存在中的出现使得存在在存在中的顽固的坚持、使得普遍的“耽于存在”以及因此而来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得以中止或停止。这一中止和“破出存在”发生在那对其邻人——即陌生的他人——负责的人那里。这责任是对他人的脸给我的律令——即无偿的爱——的回应,他人的脸意味着我作为让渡自身者和被选者的独一性;这责任是“为他者之存在”的命令,是作为所有价值之源泉的神圣性的命令。”——第二版作者前言
目 录
第二版前言
前言
一 内在性的破裂
1.意识形态与观念论
2.从意识到守夜——从胡塞尔出发
3.论布洛赫思想中的死亡
4.从无忧的不足到新的意义
二 上帝的观念
1.上帝与哲学
2.问题与回应
3.解释学及超出
4.存在之思与他者之问
5.超越与恶
三 存在的意义
1.对话——自身意识与邻人之亲近性
2.关于意义的笔记
3.理亏心虚和不可告免
4.说法
附录:德译本导言